①本篇最初印入《文学百题》一书。文学社,即《文学》月刊社。《文学》月刊,傅东华、郑振铎编,一九三三年七月创刊,一九三六年七月第七卷起由王统照接编,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停刊,上海生活书店出版。该社曾拟定有关文学的问题一百个,分别约人撰稿,编成《文学百题》,于一九三五年七月由生活书店出版。
——答文学社问
这试题很难解答。
因为唐代传奇,是至今还有标本可见的,但现在之所谓六朝小说,我们所依据的只是从《新唐书艺文志》①以至清《四库书目》②的判定,有许多种,在六朝当时,却并不视为小说。例如《汉武故事》,《西京杂记》,《搜神记》,《续齐谐记》③等,直至刘癲的《唐书经籍志》④,还属于史部起居注和杂传类里的。那时还相信神仙和鬼神,并不以为虚造,所以所记虽有仙凡和幽明之殊,却都是史的一类。
①《新唐书·艺文志》《新唐书》系宋代欧阳修等撰。其中《艺文志》四卷,是古代到唐代的书籍的目录。
②《四库书目》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参看本卷第59页注〔11〕、第139页注②。
③《汉武故事》一卷,相传为汉代班固或南朝齐王俭著,所记多系关于汉武帝的传说。《西京杂记》,六卷,相传为汉代刘歆或晋代葛洪所著,所记都是汉武帝时杂事。《搜神记》,二十卷,相传为晋代干宝著,内容都是神怪故事。《续齐谐记》,一卷,南朝梁吴均著,内容也是神怪故事。(按“齐谐”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④刘癲(887—946)字耀远,涿州归义(今河北雄县)人,后晋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所监修的《唐书》,通称《旧唐书》,共二百卷。其中《经籍志》二卷,是从古代到唐代书籍的目录,内容较《新唐书·艺文志》简略。
况且从晋到隋的书目,现在一种也不存在了,我们已无从知道那时所视为小说的是什么,有怎样的形式和内容。现存的惟一最早的目录只有《隋书经籍志》①,修者自谓“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也许尚存王俭②《今书七志》,阮孝绪③《七录》的痕迹罢,但所录小说二十五种中,现存的却只有《燕丹子》④和刘义庆撰《世说》合刘孝标注⑤两种了。此外,则《郭子》,《笑林》,殷芸《小说》,《水饰》⑥,及当时以为隋代已亡的《青史子》,《语林》⑦等,还能在唐宋类书里遇见一点遗文。
①《隋书·经籍志》《隋书》,唐代魏征等撰。其中“十志”部分,题长孙无忌撰。《经籍志》,四卷,是继《汉书·艺文志》后又一部古代文献总录,除著录当时所存的著作以外,还附载一些已亡佚的书,并论述学术的源流。它采用经史子集四部的图书分类法,一直沿用到清代。“远览马《史》班《书》,近观王阮《志》《录》;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是《隋书·经籍志》引论中的话。
②王俭(452—489)字仲宝,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目录学家。他在南朝宋明帝时任秘书丞,依刘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记录古今图书,分经典、诸子、文翰、军书、阴阳、术艺、图谱七类,道、佛附见。此书已失传。
③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南朝梁目录学家。《七录》是他所辑录的古今书籍的目录,共十二卷,分内外两篇:内篇为经典、记传、子兵、文集、技术五录;外篇为佛法、仙道二录。现仅存序言和分类总目,载在唐释道宣编撰的《广弘明集》一书中。
④《燕丹子》《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不著撰人。内容是关于战国燕太子丹的故事,大都系辑录古书中有关燕丹和荆轲的文字而成。
⑤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学家。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为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所撰《世说》,即《世说新语》,参看本卷第173页注〔3〕。刘孝标(462—521),名峻,平原(今属山东)人,南朝梁文学家。他为《世说新语》所作注释,征引广博,为世所重。
⑥《郭子》东晋郭澄之著,《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卷。《笑林》,三国魏邯郸淳著,《隋书·经籍志》著录三卷。殷芸(471—529),字灌蔬,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南朝梁文学家。所著《小说》,《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水饰》,隋杜宝著,《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不著撰人。这四种书唐以后失传,鲁迅《古小说钩沉》中各有辑本。
⑦《青史子》周青史子著,《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七篇,《隋书·经籍志》中已无此书。《语林》,东晋裴启著,《隋书·经籍志》子部小说类附注:“《语林》十卷,东晋处士裴启撰,亡。”这两种书鲁迅《古小说钩沉》中各有辑本。
单从上述这些材料来看,武断的说起来,则六朝人小说,是没有记叙神仙或鬼怪的,所写的几乎都是人事;文笔是简洁的;材料是笑柄,谈资;但好像很排斥虚构,例如《世说新语》说裴启《语林》记谢安语不实,①谢安一说,这书即大损声价云云,就是。
①关于裴启《语林》记谢安语不实一事见《世说新语·轻诋》:“庾道季(和)诧谢公(安)曰:‘裴郎(启)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逸。’谢公云:‘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解耳。’庾意甚不以为好。因陈东亭(王癲)《经酒垆下赋》,读毕都不下赏裁,直云:‘君乃复作裴氏学。’于此《语林》遂废。今时有者,皆是先写,无复谢语。”
唐代传奇文可就大两样了:神仙人鬼妖物,都可以随便驱使;文笔是精细,曲折的,至于被崇尚简古者所诟病;所叙的事,也大抵具有首尾和波澜,不止一点断片的谈柄;而且作者往往故意显示着这事迹的虚构,以见他想象的才能了。
但六朝人也并非不能想象和描写,不过他不用于小说,这类文章,那时也不谓之小说。例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陶潜的《桃花源记》①,其实倒和后来的唐代传奇文相近;就是嵇康的《圣贤高士传赞》②(今仅有辑本),葛洪的《神仙传》③,也可以看作唐人传奇文的祖师的。李公佐作《南柯太守传》,李肇为之赞④,这就是嵇康的《高士传》法;陈鸿《长恨传》置白居易的长歌之前⑤,元稹的《莺莺传》既录《会真诗》,又举李公垂《莺莺歌》之名作结⑥,也令人不能不想到《桃花源记》。
①阮籍参看本卷第173页注〔4〕。《大人先生传》见于清严可均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四十六。陶潜,参看本卷第173页注〔5〕。《桃花源记》是他的一首五言古诗《桃花源诗并记》的前记部分。
②嵇康(223—262)字叔夜,谯国鑟e(今安徽宿县)人,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