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有夙因②,常梦至一石庵,窅岩③,前有急湍洄溪,水落如雪,松石奇古,杂以名花。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④,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迹、辟历篆文⑤,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涩⑥。闲居无事,夜辄梦之,醒后伫思,欲得一胜地仿佛为之。郊外有一小山,石骨棱砺⑦,上多筠篁⑧,偃伏园内。余欲造厂,堂东西向,前后轩之,后磥一石坪,植黄山松数棵,奇石峡之。堂前树娑罗二⑨,资其清樾。左附虚室,坐对山麓,磴磴齿齿⑩,划裂如试剑,匾曰“一丘”。右踞厂阁三间,前临大沼,秋水明瑟,深柳读书,匾曰“一壑”。
【注释】
①琅嬛(láng huán)福地:传说中神仙的住所。语出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
②夙因:佛教语,指前世因缘。
③窅岩(kǎn yǎo yǎn fù):岩穴幽深,山势挺拔。
④茗果:指茶水和果品。
⑤多蝌蚪鸟迹、辟历篆文:指古文字篆书,因笔画多曲折象形,像蝌蚪和鸟类足迹,故有此称,此处是指书法。辟历,即霹雳。
⑥棘涩:艰涩难读。
⑦棱砺:嶙峋峭立的样子。
⑧筠篁(yún huáng):从生的竹子或竹林。
⑨娑罗:一种常绿乔木。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在此树下涅槃。
⑩磴磴齿齿:形容整齐的样子。
【译文】
我常说梦也有前世因缘,常常梦见到了一座石庵,那里岩穴幽深,山势挺拔。石庵前面有湍急回旋的溪水,水花落下来像白雪一样,松树和石头非常奇怪古朴,中间夹杂着名贵的花草。我梦见自己坐在其中,有童子送上茗茶水果,收集的书籍堆满了书架,打开书本来看,大多是蝌蚪鸟迹般的古文、霹雳般的篆书,在梦里阅读它们,似乎能读懂这些艰涩难懂的字。闲居在家没有事情,夜里就梦到了这番景象,醒来后静静地思考这事,想找块好地方,依照梦中景象建造一座石庵。郊外有一座小山,山石骨立嶙峋,上面生长着许多竹子,倒伏在园子里。我想造一个棚舍,其厅堂东西走向,前面和后面建造小轩,后面再用石头垒成一个石坪,种上几棵黄山松,两边用奇石修筑,形成一道峡谷。厅堂前面种两棵娑罗树,形成阴凉的树荫。左边再依附着建几间空房子,正对着山麓,石阶如牙齿般整整齐齐地排列,又像划裂的试剑石,匾额上写着“一丘”二字。右边竖立三间棚舍,前面正对着大池沼,秋水澄澈碧绿,在深绿浓密的柳树下读书,而这里的匾额上写着“一壑”。
【评点】
作者建造这琅嬛福地竟然也是因为一个梦,在梦里梦见一个好地方,于是就想仿照梦境里的样子,在现实里建造一处相似的安居之所,这真是非常美妙的想法。这地方清幽明净,有山有水,有树有石,读书于其中确实很惬意。无须雕梁画栋,也无须华丽豪奢的陈设。只求简单朴素、安宁祥和,没有世俗的烦扰,没有国恨家仇,只是读读书,写写字,再就是侍弄侍弄花草树木。光阴韶华一去不复返,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之烟云,还不如在此佳境胜地闲度此生。
缘山以北,精舍小房,绌屈蜿蜒①,有古木,有层崖,有小涧,有幽篁,节节有致。山尽有佳穴,造生圹②,俟陶庵蜕焉③,碑曰“呜呼有明陶庵张长公之圹”。圹左有空地亩许,架一草庵,供佛,供陶庵像,迎僧住之奉香火。大沼阔十亩许,沼外小河三四折,可纳舟入沼。河两崖皆高阜,可植果木,以橘、以梅、以梨、以枣,枸菊围之。山顶可亭。山之西鄙④,有腴田二十亩,可秫可秔⑤。门临大河,小楼翼之,可看炉峰、敬亭诸山。楼下门之,匾曰“琅嬛福地”。缘河北走,有石桥极古朴,上有灌木,可坐、可风⑥、可月⑦。
【注释】
①绌屈蜿蜒:形容曲曲折折,盘旋环绕的样子。
②圹(kuàng):坟墓,墓穴。
③蜕(tuì):对死的一种委婉说法。
④西鄙:指西边。
⑤秫(shú):高粱。秔(jīng):同“粳”,水稻的一种。此处指种植高粱和水稻。
⑥可风:指可以迎风而立,乘凉。
⑦可月:指可以观赏月亮。
【译文】
沿着山向北,精心构造的屋舍和小房子,曲曲折折地坐落在山间,有古老的树木,有层层叠叠的山崖,有小溪涧,有幽静的竹林。竹子节节而生,非常有情致。山的尽头有个很不错的洞穴,可以用来建造坟墓,等我死了之后埋在这里,石碑上刻着:“呜呼,陶庵张长公之墓”。坟墓左边有一亩多的空地,在上面搭建一座草庵,供奉佛祖以及陶庵的画像,请僧人在此主持并供奉香火。大池沼有十多亩那么大,池沼外面有小河弯弯曲曲的,可以容纳小船从小河划进池沼里来。河的两岸上都是高山,上面可以用来种植果木,种上橘子、梅花、梨树、枣树,用枸杞和菊花作围栏,山顶可以建造一座亭子。山的西面有二十亩肥沃的田地,可以种植稻子,也可以种植高粱。门口正对着大河,岸边建小楼,可以在楼上远瞰炉峰、敬亭等山。楼下安装一道门,门上的匾额写着“琅嬛福地”。沿着河往北走,可见到一座石桥,极其古老朴素,上面覆盖着树荫,可以坐在桥上,也可以迎风而立,还可以欣赏月亮。
【评点】
作者不仅在这里为后半生做好了规划,还给自己死后设计了墓穴和供奉的庵堂,可谓面面俱到。这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的《拟挽歌辞》:“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作者的这篇文章,其凄凉况味弥漫于字里行间。以此篇作结,写到梦境,写到余生之美好设想,写到死后之情状。短暂一生如梦寐,大明王朝也大厦般轰然倾颓,国仇家恨,欲对何人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