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首页 > 陶庵梦忆 > 卷七 阿育王寺舍利

卷七 阿育王寺舍利

阿育王寺,梵宇深静,阶前老松八九棵,森罗有古色。殿隔山门远,烟光树樾,摄入山门,望空视明,冰凉晶沁。右旋至方丈门外,有娑罗二株,高插霄汉。便殿供旃檀佛②,中储一铜塔,铜色甚古,万历间慈圣皇太后所赐③,藏舍利子塔也④。舍利子常放光,琉璃五彩,百道迸裂,出塔缝中,岁三四见。凡人瞻礼舍利,随人因缘现诸色相。如墨墨无所见者⑤,是人必死。昔湛和尚至寺,亦不见舍利,而是年死。屡有验。次早,日光初曙,僧导余礼佛,开铜塔,一紫檀佛龛供一小塔,如笔筒,六角,非木非楮,非皮非漆,上下皲定⑥,四围镂刻花楞梵字⑦。舍利子悬塔顶,下垂摇摇不定,人透眼光入楞内,复目氐眼上视舍利,辨其形状。余初见三珠连络如牟尼串⑧,煜煜有光。余复下顶礼,求见形相,再视之,见一白衣观音小像,眉目分明,鬋鬘皆见⑨。秦一生反复视之,讫无所见,一生遑邃,面发赤,出涕而去。一生果以是年八月死,奇验若此。

【注释】

①阿育王寺:在今浙江宁波鄞州阿育王山。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寺内舍利宝塔举世闻名,现存主体建筑为清代修建。寺内保存了历代的碑碣、石刻以及经藏古籍等文物。阿育王,古印度摩接陀国孔雀王朝的国王,公元前268-公元前232年在位,后皈依佛教,大兴佛寺,派僧人四处传教。舍利:舍利子,释迦牟尼遗体被火化时遗留下来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坐化后遗留下的骨烬。

②旃檀:指檀香木。

③慈圣皇太后: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李氏。

④舍利子塔:寺内为供奉释迦真身舍利而造的塔。

⑤墨墨:指昏暗不清的样子。

⑥(mán):覆盖。

⑦梵字:古印度时期所通用的文字。

⑧牟尼:又称摩尼,即宝珠,这里泛指佛珠。

⑨鬋鬘(jiǎn mán):鬓发,额发。

【译文】

阿育王寺里森严静穆,台阶前有八九棵老松树,林木苍莽森严,有古朴的气象。大殿距离山门很远,从大殿望向山门,烟云笼罩,树荫遮蔽,都自山门处一览无遗。望着天空像是在看透明的玻璃,冰凉晶莹,沁人心脾。右转到了方丈门外,有两棵娑罗树,高大挺拔,直插入云霄。偏殿供奉着旃檀制作的佛像,中间竖立一座铜塔,颜色非常古朴,是万历年间慈圣皇太后所赐予的,是收藏舍利子的宝塔。舍利子常常放出光芒,像琉璃一样五颜六色,从几百道塔缝中间迸射出来,一年当中可以看到三四次这样的奇观。凡夫俗子瞻仰叩拜舍利子,根据每个人的因缘出现不同的颜色。如果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这个人必定要死去。往年湛和尚到了阿育王寺,看不见舍利子,后来就于同年亡故了,屡次灵验。第二天早上,太阳刚升上来,寺里的僧人带领我去拜佛,打开铜塔,我看见一个紫檀佛龛里供奉着一座塔,好像笔筒一样,六角形,不是木头做的也不是纸做的,不是皮做的也不是漆成的,佛塔上上下下被裹得严严实实,塔四周的花楞雕镂刻画着精致的梵文,舍利子悬挂在塔顶,向下垂悬,摇摇不定的样子。人们透过花楞朝里面观看,又往眼睛上方看舍利子,辨认舍利子的形状。我刚开始看见的舍利是三颗串联在一起,像牟尼串一样闪闪发光。我又顶礼膜拜,祈求看见里面的真实形象,再往里看时,里面出现了一个身穿白衣的观音小像,眉毛眼睛非常分明,连额上的头发都看得清清楚楚。秦一生反反复复地往里看,却一无所见,一生非常惶恐着急,脸急得发红,流着眼泪走了出去。后来一生果然在这一年的八月份去世了,这个舍利果真灵验如此。

【评点】

佛教真正的意义在于让人看淡生死,积德行善,往生极乐世界。而很多中国人带着功利之心去看待佛教,只知求佛祖保佑现实生活的富贵长寿。这阿育寺佛塔放置的舍利子被传得神乎其神,连作者也把亲身经历事情写出来,让人似乎不得不信。然而生死对人来说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没必要去看那所谓神验的舍利,看到舍利固然让人高兴,觉得自己还能活下去,而一时看不到的人可就要给自己心理增加负担了。可能自己身体本来是健康的,被这一吓就吓出病来了。与其如此,不如放宽心,虔诚烧几柱香,修身养性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