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首页 > 陶庵梦忆 > 卷六 绍兴灯景

卷六 绍兴灯景

绍兴灯景为海内所夸者无他,竹贱、灯贱、烛贱。贱,故家家可为之;贱,故家家以不能灯为耻。故自庄逵以至穷檐曲巷①,无不灯、无不棚者。棚以二竿竹搭过桥,中横一竹,挂雪灯一②,灯球六③。大街以百计,小巷以十计。从巷口回视巷内,复迭堆垛,鲜妍飘洒,亦足动人。十字街搭木棚,挂大灯一,俗曰“呆灯”,画《四书》《千家诗》故事④,或写灯谜,环立猜射之。庵堂寺观以木架作柱灯及门额,写“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等字。佛前红纸荷花琉璃百盏,以佛图灯带间之,熊熊煜煜⑤。庙门前高台,鼓吹五夜市廛⑥,如横街轩亭、会稽县西桥,闾里相约,故盛其灯,更于其地斗狮子灯,鼓吹弹唱,施放烟火,挤挤杂杂。小街曲巷有空地,则跳大头和尚,锣鼓声错,处处有人团簇看之。城中妇女多相率步行,往闹处看灯;否则,大家小户杂坐门前,吃瓜子、糖豆,看往来士女,午夜方散。乡村夫妇多在白日进城,乔乔画画⑦,东穿西走,曰“钻灯棚”,曰“走灯桥”,天晴无日无之。万历间,父叔辈于龙山放灯,称盛事,而年来有效之者。次年,朱相国家放灯塔山⑧。再次年,放灯蕺山⑨。蕺山以小户效颦⑩,用竹棚,多挂纸魁星灯。有轻薄子作口号嘲之曰:“蕺山灯景实堪夸,葫筿芋头挂夜叉。若问搭彩是何物,手巾脚布神袍纱。”由今思之,亦是不恶。

【注释】

①庄逵:大路,大道。穷檐:破屋败舍。

②雪灯:用雪制作的灯。

③灯球:一种球形的灯。

④《四书》:即《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千家诗》:是由宋代谢枋得的《重定千家诗》和明代王相的《五言千家诗》合并而成,是具有启蒙性质的诗选,多选录唐宋时期的名篇诗歌,都是律诗和绝句。

⑤熊熊煜煜:形容灯火灿烂辉煌的样子。

⑥市廛(chán):集市。廛,指的是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

⑦乔乔画画:指打扮化妆得花枝招展。

⑧朱相国:即朱赓,详见本书第三卷《朱文懿公家桂》注释。塔山:又叫怪山、龟山,在今浙江绍兴,因山上建有应天塔,所以得名。

⑨蕺(jí)山:又名王家山,在今浙江绍兴,因山上多产蕺草(也称岑草)而得名。

⑩效颦:即东施效颦。相传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有心病,走路的时候常用手捂住胸口,样子更加美丽动人。有个长相丑的邻居名东施,看见西施这样做很美,也效仿其动作,结果更加显得丑。后多用来比喻盲目模仿别人而结果却适得其反。

轻薄子:指浪荡无赖之人。

葫筿(húxiāo):细竹。

【译文】

绍兴的灯景被天下人称赞夸奖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只在于竹子便宜、灯火便宜、蜡烛便宜。因为制作材料便宜,所以家家户户都可以制作,并且都以不会制作花灯为耻。所以从康庄大道边的大户人家到曲折小巷的穷苦人家,家家户户无不张挂彩灯、搭建灯棚。灯棚是用两杆竹竿搭成过桥,再在过桥中间横插一杆竹子,挂上一盏雪灯,六盏灯球。大街上的灯棚以百来计算,小巷里的灯棚以十来计算。从巷口回过头来看巷子,里面重复堆叠,鲜艳美丽的彩灯飘动洒落,动人心弦。十字街搭了一个大木棚,挂了一盏大灯,俗称“呆灯”,灯上画着《四书》《千家诗》里面的故事人物,有的写上灯谜,人们都围绕着灯谜竞相猜测。寺庙道观等地方用木架子做成灯柱和门额,上面写着“庆赏元宵”、“与民同乐”等字句。佛祖前有用红纸剪成的荷花以及上百盏琉璃灯,用佛图灯带把它们相隔开,灯火辉煌,像熊熊燃烧的大火。庙门前搭建着高台,乐队鼓吹于上。元宵夜的街市,像横街轩亭、会稽县的西桥,家家户户相约一起放灯,所以彩灯展出非常盛大壮观。更加热闹的是在这里赛狮子灯,鼓吹弹唱,放灯燃烟花,人群拥挤嘈杂。小街窄巷如果有空地,就跳大头和尚,锣声鼓声交相错杂,到处都有人簇拥围绕着观看。城里的妇女们大多都相邀步行前来,往热闹的地方跑去看灯;如果不看灯,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小门小户,都杂乱地坐在门前,吃瓜子、糖豆,观看来来往往的男男女女,到了半夜才散场离开。住在乡下村子里的夫妻大多都是白天的时候进城,梳洗打扮、穿戴整齐,东穿西走,这就叫做“钻灯棚”,或者叫做“走灯桥”。如果天气晴朗,天天都可见到这样的场景。万历年间,我父亲和叔叔们在龙山上放灯,非常热闹盛大,而来年就有人效仿。第二年朱相国一家在塔山上放灯。第三年,在嶯山上放灯。嶯山的小户人家于是也东施效颦,搭建竹棚,挂上很多纸糊的魁星灯。有轻薄之人作顺口溜嘲笑说:“蕺山灯景实堪夸,葫筿芋头挂夜叉。若问搭彩是何物,手巾脚布神袍纱。”现在想想,这顺口溜编得也不坏。

【评点】

正月十五闹元宵,本来元宵节就是灯笼节,因此如果没有灯火,元宵节也就名存实亡了。古代虽然没有我们现代的电灯,既方便又明亮,而且各种各样的彩色霓虹灯也是千姿百态,但是现代人过元宵却已经索然无味了。哪里还能像古人这样,大家都聚集到一起,看花灯,赏烟火,同时也是人看人,我看你,你看我的大好时光。在灯火辉煌的掩映下,各色人物熙熙攘攘,给节日更增添了欢乐热闹的气氛。古代许多诗人词人都有关于元宵的诗句和词句,写来也是非常美的,如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