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
首页 > 陶庵梦忆 > 卷四 张氏声伎

卷四 张氏声伎

谢太傅不畜声伎①,曰:“畏解,故不畜。”②王右军曰:“老年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③曰“解”,曰“觉”,古人用字深确。盖声音之道入人最微,一解则自不能已,一觉则自不能禁也。我家声伎,前世无之,自大父于万历年间与范长白④、邹愚公⑤、黄贞父⑥、包涵所诸先生讲究此道,遂破天荒为之。有“可餐班”,以张彩、王可餐、何闰、张福寿名;次则“武陵班”,以何韵士、傅吉甫、夏清之名;再次则“梯仙班”,以高眉生、李生、马蓝生名;再次则“吴郡班”,以王畹生、夏汝开⑦、杨啸生名;再次则“苏小小班”,以马小卿、潘小妃名;再次则平子“茂苑班”,以李含香、顾岕竹、应楚烟、杨騄駬名⑧。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320-385),字安石,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迁居会稽东山(今上虞县东山),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中护军,指挥了淝水之战,死后赠“太傅”。

②畏解,故不畜:此句出自《南齐书》:“宋武帝节俭过人,……殷仲文劝令畜妓,答云:‘我不解声’。仲文曰‘但畜自解’,又答‘畏解,故不畜’。”

③老年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此句出自《世说新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在此,老年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陶写:指陶冶性情。

④范长白:范允临(1558-1641),字长倩,号长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范仲淹的第十七代孙,擅长绘画,著有《输廖馆集》。

⑤邹愚公:邹迪光(1550-1626),字愚谷、愚公,无锡人。擅长绘画,著有《郁仪楼集》《调象庵集》《石语斋集》等。

⑥黄贞父:黄汝亨,本卷第一卷《奔云石》中有详细介绍。

⑦夏汝开:作者家中所供养的戏班子里一名演员,作者写有《祭义伶文》。

⑧騄駬(lùěr):传说中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用来做人名。

【译文】

谢安不蓄养歌伎,说:“不想学会了音乐反而分心,所以不蓄养。”王羲之说:“年老了就靠丝竹乐器来陶冶性情,又总是担心儿孙们通晓。”说“懂得”,说“通晓”,古人用字非常深刻而准确。大概音乐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一懂得就不能自已,一通晓就情不自禁。我家蓄养的声伎,是前朝所没有的。自从我祖父在万历年间与范长白、邹愚公、黄贞父、包涵所诸位先生讨论讲究声伎之道,于是就破天荒地招募组建了戏班子。有“可餐班”,以张彩、王可餐、何闰、张福寿最为出名;其次则是“武陵班”,以何韵士、傅吉甫、夏清之最为出名;再次则是“梯仙班”,以高眉生、李生、马蓝生最为出名;再次则“吴郡班”,以王畹生、夏汝开、杨啸生最为出名;再次则是“苏小小班”,以马小卿、潘小妃最为出名;再次则是平子的“茂苑班”,以李含香、顾岕竹、应楚烟、杨騄駬最为出名。

【评点】

古人对声乐的认识十分精准,不了解音乐就可以不沉迷于声乐,然而一旦懂得了声乐之道就有可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古代人还没有我们今天这样到处充满着音乐,而且是各式各样的音乐,他们仅仅听了那几种简单的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已经是着迷不已。并且不惜花费巨资豢养许多戏班子,培养出这么多的名伶,真是痴迷得可以。

主人解事日精一日,而傒童技艺亦愈出愈奇。余历年半百,小傒自小而老、老而复小、小而复老者,凡五易之。无论“可餐”、“武陵”诸人,如三代法物①,不可复见;“梯仙”、“吴郡”间有存者,皆为佝偻老人;而“苏小小班”亦强半化为异物矣;“茂苑班”则吾弟先去,而诸人再易其主。余则婆娑一老,以碧眼波斯②,尚能别其妍丑③。山中人至海上归,种种海错,皆在其眼④,请共舐之⑤。

【注释】

①三代法物:夏商周三个朝代的遗物。

②碧眼波斯:指波斯商人,因其眼珠多为绿色,故称,善于辨别珠宝。

③妍丑:即美丑。

④海错:海味。

⑤舐(shì):舔。

【译文】

主人对声乐曲艺的了解一日比一日精通,而婢仆们的演唱技艺也愈来愈惊奇。我已经年过半百,奴婢从小到老,又从老人换成小孩,小孩又长大变成老人,总共经历了五次更换。无论是“可餐班”还是“武陵班”的那些人,已经如三代的古物,不可能再看见了;“梯仙班”、“吴郡班”还有几个活着,也都成为弯腰驼背的老人;而“苏小小班”也多半已经不在人世了;“茂苑班”则是我弟弟早先去世,而诸位伶人更换了好几次主人。我现在也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了,但是还能像碧眼波斯一样能辨别美丑。山中人从海上归来,种种海鲜错杂地摆放在眼前,请一起来品尝吧。

【评点】

人生韶华转瞬即逝,一如舞台上演出的戏,转眼间便物是人非。回想当年作者家中的这些戏班子,该是多么繁华热闹,光是从戏班子的名称和名角儿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声乐曲艺的精致研究和精心营造。然而时光催人老,那些当年在舞台上闪耀光辉的人物,去世的去世,老去的老去,有的易主,有的换了新人,新人又变旧人。余下作者这经历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心底感慨万千。然而因精通这些声乐和戏曲,作者的宝刀尚未老去,依然对这些东西品评指点。

返回顶部